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教研室于2月17日下午14:30在E世博
30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首次集体备课会。会议围绕学习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、新学期教学工作部署、科研规划及寒假热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等议题展开。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陆书建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。
会议首先学习了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。《纲要》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,从十个方面对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设计,为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、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纲领性指引。与会教师表示,要深入学习领会《纲要》的核心要义,准确把握《纲要》的精神实质,为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做出应有贡献。
会议讨论了新学期教学工作思路,提出以“理论深度、实践温度、创新力度”为原则,构建“三个结合”教学模式。一是理论与热点结合。将教材内容与寒假社会热点有机衔接,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《唐探1900》、春晚、人工智能技术(DeepSeek)等案例融入课堂。如围绕《哪吒2》中“打破偏见”“自我认同”等主题关联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的实践路径;以及《唐探1900》展现的华人抗争史作为讲解“民族复兴与文化自信”的生动素材等。二是课堂与实践结合。进一步探索完善课堂开展“每日一习话”课前活动,深化学生对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等理论的理解。三是传统与创新结合。推广“思政+艺术”教学模式,借鉴红色歌曲、影视片段等多元育人载体,挖掘诸如《哪吒2》的视觉美学、《唐探1900》的中医元素,诠释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。
围绕科研,教研室提出“以研促教”的科研思路,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。教研室也将通过定期交流等方式,推动高水平论文撰写与成果转化,实现教研互促。
会议还就本学期其他重点工作开展、课堂教学管理、新出台文件学习等进行了安排。
与会老师一致认为,全体教师需以《纲要》为行动纲领,将政策精神、社会热点与思政课深度融合,打造“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力度”的新时代思政金课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。
(撰稿:姜晓静;审核:陆书建、林忠心)